Wednesday, August 3, 2011

通胀高涨打乱退休步伐 都市人退休问题一篓筐

全球著名市场调查公司——尼尔森(The Nielsen Company)在今年二月份的一项消费者市场调查——全球老龄化报告(Global Aging Report)结果显示,高达56%的马来西亚人在60岁之前,或想要在60岁之前退休。

但是,同一调查报告也显示,只有21%的马来西亚人确定在财务上做好退休的准备。这意味着,每十个马来西亚人之中,只有两人真正在财务上具备退休的条件。相比之下,高达44%的人无法确定本身是否做好退休的财务准备,而三分之一的人则表示,目前的财务状况无法如期退休。

虽 然大部分受访者对就业前景与财务状况相当乐观。不过,国人却没有信心可以准确预测到,未来20至40年的通货膨胀,将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力造成怎样程度的冲 击。消费者担心,如果食物、水电费、交通费等持续走高,退休金可能不足以维持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方式。因此,一些人通过跳槽或创业来增加收入与改善财务状 况,以便确保未来拥有一个更舒适的退休生活。

错估通胀影响甚远

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,对生 活在一个百货待涨的大城市,如吉隆坡的都市人来说,他们的感受尤其显著。通胀是一个可怕的巨兽,往往在你不自觉的情况下,大口大口侵蚀你的购买力。因此, 错误估计通胀水平或没有计算通胀效应,最终可以演变成一场非常严重的错误,不仅打乱整盘退休计划,甚至可能陷入财务危机之中。

根 据《独立新闻在线》的粗略计算,假设一个年龄30岁的单身都市人,目前需要一年3万5000元(或每月3000元)的钱,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。以3%的 通胀计算,如果他在10年后继续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,那么,到时他所需要的钱是一年4万7037元(或每月3920元);20年后,他需要一年6万 3214元(或每月5268元)来维持目前的生活方式。(参考图表1)

如果通胀率从3%上扬至4%,那么,这名单身都市人在10年后需要5万1807元(或每月4317元)来维持目前的生活方式;20年后则需要每年7万6689元(或每月6390元)来保持现有的生活方式。

同 样地,假设一个都市家庭目前每年需要6万元(或每月5000元)来维持现有生活方式,以3%通胀计算,20年后,这个家庭需要每年12万元(或每月1万 元)的钱,才足以维持目前的生活方式。如果通胀从3%涨至4%,那么,这个家庭20年后则需要每年13万1462元(或每月1万1000元)的钱来维持现 有的生活方式。

图表1:通胀效应对购买力的影响
维持目前生活方式所需的钱(年)
10年后所需的钱(年)
20年后所需的钱(年)
个人
以3%通胀计算
RM35,000
RM47,037
RM63,214
以4%通胀计算
RM35,000
RM51,807
RM76,689
家庭
以3%通胀计算
RM60,000
RM80,635
RM120,000
以4%通胀计算
RM60,000
RM88,812
RM131,462

城市地区通胀更糟糕

以上只是按照3%-4%的官方平均通胀水平来作为计算基础。实际上,城市地区如吉隆坡的平均通胀水平,普遍上高于官方公布的通胀率。一些财务规划专家认为,城市地区的通胀至少在6%以上的水平;然而,实际情况可能更加恶劣。

30年前,一辆进口汽车只需要马币1万7000元;如今,一辆普通的进口车至少需要10万元。即使是购买价格相对便宜的国产车,如第二国产车Myvi也需要4万5000至5万元,比30年前高出两倍以上。

同样地,30年前的吉隆坡,一栋单层排屋大约售价7万8000元;如今,吉隆坡的一个公寓单位至少叫价30万元以上,平均房屋价格目前已经达到48万元,相当于30年前吉隆坡房屋价格的6倍水平。产业专家与发展商估计,吉隆坡房地产价格的年平均涨幅可达到10%-20%。

教 育成本每年以6%的速度增长,医药保健成本每年增幅则高达15%。纳吉政府推动津贴合理化行动(削减汽油、柴油、白糖、天然气等津贴),导致饮食、燃油、 交通运输、电费纷纷起价,引发百货通胀的问题,涨幅显然远远超越官方计算的3%-4%水平。假设以6%的通胀率计算,今天一日三餐大约花费20元,20年 后至少需要64元才能够来应付一日三餐的开销。

都市人退休难

随着人的寿命越来越长(女性76岁,男性72岁),再加上都市人趋向于“迟婚,迟生育”的生态环境(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城市生活成本昂贵的影响),以及生活成本高企不下,导致储蓄能力面对局限,对于想要如期退休的城市人来说,已经形成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。

假 设一对夫妇在35岁时才生下第一个孩子,到了55岁退休年龄时,年龄最大的孩子也只有20岁,很多时候仍在大学或学院求学。除非这对夫妇已经为孩子准备好 充足的教育基金,否则,他们必须动用本身的退休金,来支付孩子的教育费和生活开支,最终可能影响到本身的退休生活,甚至陷入财务吃紧的困境。

更重要的是,随着医药成本(每年平均增长15%)日益高涨,如果没有足够的保险保障,那么,昂贵的医药开支随时将侵蚀或耗尽这对夫妇的退休金或储备金。即使拥有退休金和保险作后盾,随着年龄老化,病痛问题越来越多,医药开支也将变成一个“无底洞”。

依赖个人储蓄支撑退休

基本上,大多数马来西亚人的退休收入来源,主要来自个人储蓄(Personal Saving)。根据尼尔森的调查结果,高达68%的马来西亚人以个人储蓄作为退休收入的主要来源,只有20%国人的退休收入,来自公司退休金计划或政府退休金计划。

尼 尔森的另一项调查结果则显示,在扣除了生活必需开销后,62%的马来西亚人选择把剩余的收入储蓄起来;42%的人选择把剩余收入用来偿还债务(包括信用卡 债和贷款);35%的人选择花费在旅行上;32%的人选择把剩余的钱投资在股票或信托基金;近30%的人把剩余收入消耗在新的科技产品上。

好消息是,大多数国人有培养储蓄的习惯,这对建立充裕的退休金来说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步。但是,坏消息是,大多数人依赖个人储蓄,作为退休收入的主要资金来源,在受到通胀的不断侵蚀下,国人需要储备更多的钱,才足以应付未来退休后的生活方式。

高通胀侵蚀储蓄能力

然 而,对普通都市人来说,要增加储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。首先,都市人的收入增幅在过去几年不仅非常缓慢,而且完全跟不上通货膨胀的脚步。吉隆坡和雪州从 2004年至2009年之间的家庭收入增长幅度,每年平均只有1.8%与2.9%。相比之下,我国通胀在这五年平均达3.4%,城市通胀更高(至少 6%)。

这意味着,都市人实质收入在过去几年不但没有增长,反而出现萎缩的情况。这同时也反映出,都市人的长期储蓄能力,正逐步遭通胀侵蚀。

其二,国人为退休生活而储备的退休金,所取得的平均回酬,也同样跟不上通胀增长的步伐。以银行定期存款为例,目前的存款利息大约只有3%,不仅低于目前的官方通胀水平(6月份的通胀为3.5%),甚至远远落在更贴近现实的城市通胀率(至少6%水平)。

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差距,那么,20年后的退休储备金从表面上看来虽然有所增加,但是,实际退休金却在不断萎缩,根本不足以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方式。

即 便是提供更高回酬的雇员公积金(EPF),也因为近年来股息派发率陷入低迷状态,以至于无法发挥其对抗通胀的角色。公积金局在过去十年来的股息派发率,已 经明显降低至4.5%至5.8%之间的水平,远不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高达7.5%至8%的股息率。如果按照6%的城市地区通胀率来计算,我们的公 积金在过去十年其实一直在缩水。(参考图表2)

图表2:公积金股息派发率(1990-2010)
年份
股息率
年份
股息率
1990
8.0%
2001
5.0%
1991
8.0%
2002
4.25%
1992
8.0%
2003
4.5%
1993
8.0%
2004
4.75%
1994
8.0%
2005
5.0%
1995
7.5%
2006
5.15%
1996
7.7%
2007
5.8%
1997
6.7%
2008
4.5%
1998
6.7%
2009
5.65%
1999
6.84%
2010
5.8%
2000
6.0%
2011
-

高生活成本加剧债务负担

其三,城市生活成本高涨,昂贵的房价、车价、医药开销等,迫使许多都市人负债累累,以至于侵蚀都市人的储蓄能力。尼尔森的调查就显示,42%国人选择把剩余收入用来偿还债务(包括信用卡债和贷款)。换句话说,这些原本可以当作储蓄的收入,最终都用在偿还债务上。

截至2010年杪,我国家庭债务已达到马币5810亿元的水平,相当于占国内生产总值近80%的比重,在亚洲区名列第二高。

其中,信用卡债务从2000年至2010年8月之间,平均每年以16.4%的速度增长,是家庭债务中增幅最快的债务,远远超越房屋和汽车贷款的增幅。截至2010年9月份,未清还的信用卡债务已累积到290亿元的新高水平。

近年来,昂贵的医药费已逐渐成为信用卡债务中重要的一环。信贷咨询和债务管理机构(AKPK)的资料显示,高达26%的家庭债务违约者无法偿还信用卡债务的首要原因,正是因为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。

此外,信贷咨询和债务管理机构推动的债务管理计划中,有74.3%的人同时面对房贷、车贷以及信用卡债的债务偿还问题。更重要的是,家庭债务危机有年轻化的趋势。年龄介于30岁至40岁之间的人占了43.8%,另外15.5%的人介于20岁至30岁之间。

都市人开始“节流”

进入通胀高企的时代,除了通过加班、跳槽、兼职或创业来“开源”之外,都市人现在也开始出现“节流”的趋势。

本 地著名经济智囊——马来西亚经济研究院(MIER)的消费者情绪指数(CSI)就显示,消费情绪在今年第二季出现小幅下滑的情况,主要受到通胀走高的影 响。尽管消费支出保持增长动力,不过,消费者普遍上持有更谨慎与选择性的消费方式。六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(CPI)攀升至3.5%的水平,创下两年来最 快增幅。

同时,尼尔森最新公布的尼尔森全球网上调查报告(The Nielsen Global Online Survey)也反映出,津贴合理化行动导致通胀压力攀升,促使燃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成为我国消费者两大最担忧的事项。

该调查报告显示,高达84%的消费者表示将改变本身的消费方式,来节省家庭开支。这包括减少对新衣的消费、外间娱乐以及天然气与水电消费。此外,更多消费者改用更便宜的杂货牌子,来控制他们的家庭开支预算。

此外,另一份调查结果也显示,马来西亚人是东南亚国家中,对价格最敏感的购物者,比其他国家的购物者更愿意货比三家。

同时,我国消费者也是亚太地区中,最容易受到零售促销活动影响的购物者之一,高达86%消费者很容易受到零售促销活动的影响;65%的购物者非常积极寻找促销商品;每十名购物者中,就有两人会因为更优惠的促销而改换购物商店。

在通胀高企的环境下,购物者在采购日常家庭用品时,采取比较谨慎的心态。因此,这些购物者对价格的变化显得更加敏感。为了确保每一块钱花得值得,他们在逛街时愿意逛更多的商店货比三家,从中获得最物有所值的交易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